无障碍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司法公信

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

发布时间: 2024/01/15|来源:本站原创|专栏:司法公信

      "司法公信"是指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和信赖,这种信任和信赖是司法权威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以"取信于民"为基础的司法权威被称为"司法公信力",同时也包括"信用司法"的概念,即司法体系需要讲究信用,信用的司法通常是高质量、高效率、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司法。可以说,信用司法或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司法的核心在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司法判决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司法权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从而形成司法的公信力。因此,信用司法即司法公信。"
      关于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可以通过司法公开来提高司法公信力,有人认为应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还有人认为司法官队伍建设是关键。总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方法,这些观点各有千秋。要有效提高司法公信力,不仅需要司法机关采取措施,还需要立法机关出台科学合理的法律,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不纵容违法行为,社会公众也应该遵守法律,不寻求不正当手段。只有在内外两个维度共同努力下,司法公信力才能真正提升。
      司法公开是增强公信力的基础。历史上,司法公开始于?中世纪的司法决斗,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司法透明原则。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均强调了司法公开的重要性。各国,包括我国,都通过法律确认了司法公开的原则。司法公开保障了当事人和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和失信行为,保证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实现。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司法公开,包括案件审理过程、判决理由等的全面公开。
      法官的中立性和独立性对于公正司法至关重要,法官的责任应基于职业伦理的遵守,而非仅仅基于案件的结果。建立?司法责任制与?司法?监督?体系?,既能保护法官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又能追究违规法官的责任。有效的司法监督体系应包括内部和外部监督的结合。内部监督主要是法院内部程序的监督,包括当事人诉权的行使、审判管理权的合理运用以及审级监督等。外部监督则涵盖人大监督、检察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司法程序的合法性和法官职业伦理的遵守,而不应影响法官的独立判断。
      有效的执行机制是司法权威的重要体现。当前,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民事责任的追究往往难以实现刑事责任的衔接,导致“执行难”问题突出。对此,有必要加强司法失信惩戒,并在必要时与刑事责任相衔接。科技的发展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法院立案的效率、增强司法公开的透明度、规范司法监督的有序性,以及明确司法责任。然而,在使用这些技术时,也要注意不可让它们替代司法主体的决策。例如,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系统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取代法官的判断。
      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司法机关内部的改革,还涉及立法、行政执法和社会司法等外部维度。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三位一体”基础。立法是确保司法公信力的第一道防线。高质量的立法能够为司法公正提供坚实基础。例如,支付令制度、调解制度和自认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被恶意利用的风险。因此,立法时需考虑法律制度的潜在弊端,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司法公信力不因立法漏洞受损。
      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公众对法律的信任。例如,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因砍伐自家香樟树被罚款的案例引发了公众对法律公信力的质疑。行政执法机关在执行法律时,应考虑法律的精神和实质,避免机械化、片面化的执法行为。同时,行政机关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也会破坏法律的公信力。推进社会司法需要通过立法明确社会组织在纠纷解决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培养具备德性和社会?经验的调解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民间法和国家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外部维度要求立法、行政执法和社会司法之间形成有效的协同。
      社会司法是指由社会组织根据社会规则进行纠纷解决的“准司法”活动。社会司法打破了国家对司法的垄断,与国家司法并行不悖。例如,村民委员会、社区调解组织等在化解基层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立法还?应确保法律既科学合理又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行政执法需注重法律精神和公平正义,避免机械化执法。社会司法则应强化,通过社会组织和自治机构的积极参与,减轻法院的负担,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公众对司法的信任。这三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坚实基础。
      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综合考虑内外两个维度。在内部,司法机关应强化制度建设、内部监督,确保司法决策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同时增强公开透明度。在外部,社会应培养法治文化,倡导法治精神,立法机关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行政机关应依法行政,社会公众应遵守法律,共同推动全社会信仰法律、遵守法治,从而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过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确保司法体系更加公正、透明、可信,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